□ 程芙蓉 本报记者 李志刚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区长刘启俊表示,神农架林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着力回答好“以什么吸引人、靠什么留住人”的市场之问,逐步走出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红利共享的新路子。
当前,神农架林区旅游业发展处于深度转型阶段。刘启俊表示,神农架林区将继续优化产品供给体系,在优化生态游、避暑游、滑雪游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户外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特色美食”等产品,以多样化的供给满足游客需求。
刘启俊说,神农架林区将努力实现旅游经济的季节性平衡。山岳型景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面临5个月左右的淡季。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抢抓“北冰南移,北雪南展”“3亿人上冰雪”的机遇,把发展冰雪产业作为破解旅游季节性平衡、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连续举办15届冰雪节,不断推动滑雪赏雪游与研学游、民俗游等多元融合,旨在打造华中地区冬季旅游的窗口和亮点。“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耕细作,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合作打造集滑雪场、峡谷景区等于一体的冰雪度假主题小镇,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打造神农架林区冰雪经济品牌。”
刘启俊表示,神农架林区将积极促进区域联动合作。发挥神农架林区在“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大城市群中的连接点作用,加强与武当山、长江三峡周边5个市州、7个县市的联动合作。推动交通项目联动、旅游产品联动、市场营销联动,加快实现泛神农架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同时,神农架林区将聚力招大企业、引好项目,借力发展、借梯登高,深度对接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投资机构与运营团队。
刘启俊还表示,当前,神农架林区正致力于打造各年龄群体的精神家园,针对中老年群体,深挖“神农搭架采药”文化内涵,打造“神农医药”康养品牌;针对中青年户外运动群体,组织环大九湖自行车赛等活动,打造“野人五项”户外运动品牌;针对少年儿童群体,建设研学营地,开发精品课程,打造“远山儿童村”研学品牌。同时,神农架林区将加快建设炎帝大剧院、野人坊演艺中心,把神农文化、民俗文化、野人文化搬上舞台,推进当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对于乡村旅游发展刘启俊表示,神农架林区的乡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区位、资源等优势的乡村,另一类是不适合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但具备林地、土地等传统优势的乡村。针对第一类乡村,要找准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深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针对第二类乡村,要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产品支撑,让游客体验良好生态的同时享受优质产品。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旅游报,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3/t20210312_12764835.htm)
下一篇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陈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旗提交提案,建议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品牌化建设水平。刘旗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乡村产业的重要主力军,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2021-03-13
64岁摄影师老万追梦长白山野生动物世界
虎头海雕野生紫貂东方白鹳今年64岁的万兴富扛着将近30斤重的相机和镜头,驻守在吉林省珲春市的敬信湿地。蹲点拍摄的5年间,他记录了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虎头海雕的珍贵影像,也见证了这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海雕数量增长的变化。如今他在名为“长白山:老万”的抖音账号上,专门发布在吉林各地拍摄的野生动物小视频,已经拥有215万粉丝,总获赞2545万次。
2021-03-13
老人坐火车优先下铺 体现服务温度
常德据报道,铁路12306对网络售票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在票量充足的情况下,能自动识别6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并优先安排下铺。如果是多人同行一份订单,系统也会自动分配相邻座位。12306的这项暖心服务一经推出,网友给予一致好评,认为铁路部门此举是为民着想,贴近老年旅客现实需求,乃是切实可行的便民利民措施,也是适老化服务的应有之举。铁路部门在落实老年人和脱网人群服务保障措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值得点赞。
2021-03-13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