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贵刚 李超庆
60余年前,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揭开了古老“夏都”神秘面纱。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第一龙”的绿松石龙形器、世界上最大单体夯土建筑……60余年来,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不断被刷新。
60余年后的2021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这座学界公认的“夏都”正在忙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其实,早在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之初,二里头遗址申遗前期工作便已启动。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被称为“华夏第一王都”,距今3800年—3500年。
“二里头遗址申遗一直是我们一项重点工作。”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二里头遗址申遗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目前初步分为三个阶段,有时间表和进程表。
“申遗文本初步编制工作完成,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和修改。”田凯表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争取今年将申遗文本做好。
在田凯看来,除申遗文本外,围绕二里头遗址申遗的许多基础性系列工作也相当重要,其中,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是重中之重。
目前,二里头遗址勘测面积约有300万平方米,60多年来仅仅只发掘了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赵海涛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二里头遗址计划发掘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主要通过考古发掘,进一步厘清二里头都邑的边界和多网格状式布局的更多详情,深化对二里头都邑的整体布局、规划思想及其反映的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
“它牵扯到对夏文化认识的问题。”田凯认为,二里头遗址申遗还应包含与之有关的夏文化。
田凯透露,今后,还将对二里头遗址周边及瓦店遗址、王城岗遗址和新寨遗址等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同时《二里头(2010—2018)》考古报告编写近期将完成正式印发,均为申遗奠定学术基础。
202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二里头遗址调研时也曾提出做好二里头遗址申遗研究工作,对夏文化进行系统、持续、全面研究,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保护利用方面,田凯介绍,一是启动立法工作,即修订《二里头遗址保护条例》;二是做好遗址有关村庄的搬迁工作;三是对遗址本体的保护和展示要采取“数字化”等多种方式。
田凯表示,等到第一阶段基础性系列工作完成后,即可争取在今年或2022年将二里头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按照惯例,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申遗的关键一步,但并不是最后一步。
田凯表示,第三阶段工作便是争取在2023或者2024年,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专家来二里头遗址进行申遗项目考察。(完)
(责任编辑:刘亚敏)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新闻网,来源地址:http://tour.youth.cn/xw/202103/t20210311_12761888.htm)
上一篇在武汉,共赴樱花之约
杨莉珊:把口袋公园纳入城市公园体系
体系城市寸土寸金,大型公园难以建设,居民对方便可达的公园却需求强烈。全国政协委员、香江国际中国地产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执行董事杨莉珊建议,充分利用城市边角“零碎地”,见缝插针打造口袋公园,同时,将口袋公园纳入城市公园体系,明确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既实现土地资源精细化利用,又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021-03-12
春风吹热赏花游
又到春暖花开时,旅游市场也如同气温一样,逐渐回暖。春节假期后,各大平台上的赏花游相关产品预订量增长显著,赏花游成为这个春季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赏花读城市3月8日,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了12条“花开的日子——漫步北京赏春花读建筑主题游”线路,方便游客在春色中漫步北京。
2021-03-12
重庆发布“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发展规划
日前,重庆市举行《“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谋划4大类、260余项重点项目,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大三峡”精品旅游目的地。“这个项目群中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核心位置,上到三峡库尾,下到长江三峡的大坝,正好地处中心位置。同时,这里有被誉为长江大型的江中盆景——石宝寨,所以命名为‘三峡库心·长江盆景’。
2021-03-1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