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避免三个误区 夏天喝粥更消暑

作者:未知    发表于 2018-07-25
17676
  一到夏天,炎热的天气总让人觉得食欲不振,正因如此,既能填饱肚子,又好消化的粥,成了夏天很多人的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北京朝阳医院营养师宋新和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都指出,粥除了上述好处,还有不少养生的功效。他们为此特为大家推荐了几款夏天的养生粥。
  夏天喝粥更消暑
  天气一热,很多人就习惯于坐在空调房里,吃冰冷的食物消暑。但杨力教授认为,夏天吃太凉的食物只会起到一时的缓解作用,并不能真正起到消暑的目的。“进入到阳气最盛的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损失津液水分较多,最易伤津耗气。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不要过多地吃冰冷和油腻的食物。如果这时候能喝一些粥,可以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还可以通过搭配丰富的食材,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功用。”
  粥具有温、软、淡、香、黏等特点,便于消化吸收,又保护胃黏膜,增添津液。特别是粥熬好后上面漂浮着的一层黏稠的物质,中医里称为“米油”,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甚至可以和参汤相提并论。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喝粥,还能起到益寿延年的效果。
  杜绝以下几个误区
  三餐不能总喝粥。这个错误老人常犯。陈霞飞说,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粥“不顶饱”,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
  冰粥并不可取。冰粥是夏天的热卖食品,但它不适合体质寒凉、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仅会使人体的汗毛孔闭塞,导致代谢废物不易排泄,还有可能影响肠胃功能。
  胃不好的人少喝。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因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偏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这同样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饮食,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未知,来源:生命时报,来源地址:)

上一篇夏天解暑降温 不得不说的5大误区

下一篇手机辐射是不是危害巨大?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手机辐射是不是危害巨大?

  我们生活空间的辐射源越来越多,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即使你认定手机辐射有害健康而不使用手机,那也一样逃避不了电波的辐射,在密集的辐射环境中,你个人手机的功率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你不使用手机,你所受的辐射量也不会比手机使用者低多少,就跟在烟雾缭绕的吸烟室里戒烟一样毫无意义,除非你有能力关停所有的基站,或远离人群生活在杳无人烟的地方。

2018-08-07

手机辐射对于人体健康是否有危害?

  手机辐射,专家的结论是:根据目前的科学研究,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与人类健康有关。

2018-08-07

走路时用手机有害健康?

一边走路一遍发讯息不仅会令身边的同伴感到恼火,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运用电影特效技术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行为还会威胁自身安全。 通过运用类似《霍比特人》(The Hobbit)等电影中的动作捕捉技术,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研究人员发现,走路时发讯息不仅会影响平衡感和直线行走的能力,而且还会损害人的身体姿态。 此项研究撰写人之一的范登霍恩(Wolbert van den Hoorn)坦白说:今天早上我在走来上班的路上查看了电子邮件。但这种一边走路、一边打字或阅读的习惯十分不安全。 如今全世界的手机用户数量已增长至世界总人口的77%左右,然而该研究显示,伴随着这一比例的上升,手机相关事故的数量也在增多。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5年至2010年间,美国急诊室内接收的因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受伤的病例数量增长了一倍,达1,500例。 世界各地的有关部门都注意到了这一点。香港地铁标识用三种语言提醒乘客

2018-08-07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