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儿童的“网络安全”需要父母监管

作者:佚名    发表于 2016-10-08
7928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机构联合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对2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研发现,新媒介在儿童中的渗透率远超大人想象,且隐藏不少网络风险。报告还指出,有44.7%的家长没有在QQ和孩子交流,55.8%的家长没有在微信上和孩子交流。家长的失误是导致儿童网络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
  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网络安全更是如此。当前,全国各地大力呼吁网络安全,此次报告的出炉不仅是一场及时雨,更是一面放大镜。它的及时在于,儿童群体的数字化生存现象不应被社会忽略,甚或视之不见;它的放大功能在于,该报告用数据说话,折射出在为儿童筑起网络安全防火墙的过程中,那些超半数家长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缺乏的,引导是缺位的,监管是失职的。
  毫不客气地讲,许多自认为足够关爱孩子的家长,其实并没有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尽到应尽义务。推而言之,近年来频发的少年网络安全案例,除了社会监管不力外,缺位的家庭教育即父母放任不管,未能及时科学引导也是一大主因。更令人忧心的是,与从小就开始网络化生存的“数字原住民”一代相比,一些年长的家长反而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愿进行“数字移民”,主动加孩子微信、微博也就无从谈起。从这层意义上看,一些家长的所作所为明显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滞后的,引导孩子是不够称职和负责的。当然,在筑牢儿童网络安全防线的过程中,不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的家长,还应做到监管不越位,注意方式方法,因为过度介入和干预,轻则使孩子束手束脚,重则侵犯孩子隐私。
  简言之,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就是守护我们的明天。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呵护好儿童的网络安全,家长“看门人”的角色内涵应是多元的:家长不仅要做孩子们的“铁杆粉丝”,更要做好孩子们遨游网络的“把关人”“咨询师”“知心人”。在笔者看来,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的关爱引导应涵盖方方面面。除了面对面的交流,父母们还应因时而变地顺应时代潮流,借助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融入孩子的世界,在增进亲子感情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关键时刻帮助孩子规避各种网络风险,尽力尽责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儿童上网,作者:佚名,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如果你足够优秀,孩子自然就会优秀!

下一篇景海鹏成为第一个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