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给孩子提供了交往的机会,在促进孩子社会化和人际交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岁以前 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期,社会性交往相对比较少,通常会说“我不要、我要、我来做”等词语,喜欢做一些相反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家长只要去遵循孩子的发展特点,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逼真的玩具或材料即可,让孩子尽量安全地去探索,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进行“权力斗争”,可使用替换法、转移注意力、冷却法等。但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交往对象还是以成年人居多,父母多用平等、尊重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会为孩子以后社会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3岁 平行游戏
2~3岁时,孩子的游戏逐渐具有社会性,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是指孩子们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 包括口头语言的沟通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孩子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孩子,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
2~3岁的孩子处在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游戏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交往少。平行游戏的出现表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注意到其他孩子的行为,并出现了相互的模仿,形成了初步的交往关系。两岁半通常处于不平衡的高峰,情绪极不稳定,倔强、任性、不愿改变自己的主张;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咬人、抓、推、打。这时候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别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让他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往上要让孩子多接触其他的孩子,给孩子善于交往和模仿的机会,多给孩子买些同伴都喜欢的同类型玩具,家长还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丰富孩子的游戏情节。
3~4岁 联合游戏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联合游戏出现率最高。联合游戏是指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或玩同样的游戏,但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的共同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
这时期的孩子在游戏中的社会性正在不断发展,情绪相对平稳,与自己、他人和环境相处愉快;不再强行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关注同伴的兴趣,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喜欢并渴求与小伙伴交往,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学会了分享和轮流、等待;更多使用“好”、“是”。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可以在提供材料时鼓励孩子去分享或共同使用,告诉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增加孩子交往的机会。
5岁以上 合作游戏
孩子5岁了,在幼儿园里度过了两三年的时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经过协商和讨论制定出一些规则并遵守,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共同的目的。这时期的游戏主要以合作游戏为主。合作游戏指的是孩子为了某种目的,组织在一起进行游戏,有领导、有分工,每个孩子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并且相互帮助来达到目的。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计划、有组织的游戏,孩子之间可以进行协商,群体活动逐渐增多,往往喜欢三三两两或者与更多的人一起玩。幼儿的社会行为表现也更多样化,例如合作、竞争、吵架等,同伴关系建立得比较快,散得也比较快。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更趋稳定,情感也更内敛了,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所以家长在这个时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供孩子交往的机会,丰富孩子的经验,多带孩子体验生活和各种角色,给孩子丰富的直接经验,加深孩子的印象和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让孩子有更多游戏的素材,可以促进孩子游戏的深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接触中建立更好的关系。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儿童人际交往-游戏,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