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北极现臭氧层“洞”的说法科学吗?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6-04-14
7328
 
 
  “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全世界各国科学家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南极臭氧洞是由臭氧消耗物质在南极特殊的气象条件下形成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研究员王维和介绍说。
  南极臭氧洞是大气动力、光化学和平流层冰晶云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也与大气环流, 特别是平流层极地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用大气动力学、太阳活动及大气化学等单个因素都无法圆满地解释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春季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有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陆龙骅表示。
  大气中存在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和滨化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人为因素),是春季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基础条件;春季南极平流层极地涡旋中的低温( 自然因素),是南极春季臭氧洞形成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平流层冰晶云表面吸附了大气污染物质,才能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在南极春季形成臭氧洞。
  陆龙骅指出,依据南极臭氧洞形成的两个条件,可以解释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只是在南极上空春季出现了臭氧洞,在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并没有出现臭氧洞。尽管北极更加接近人类活动地区,北极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也比较高,但是北极地区不满足或者很难满足形成臭氧洞的平流层极涡中低温的必要条件。
  南极地区是一块由海洋包围的冰雪大陆,而北极却是一片由大陆包围的冰雪海洋。海陆分布的差异,对气候和大气环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陆龙骅看来,北极春季没有臭氧洞,与北极春季平流层温度高于南极春季、平流层冰晶云等很少出现,以及北极地区大气臭氧的本底值较高有关。
  陆龙骅表示,虽然当前北极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臭氧“空洞”,但是在1997年和2011年北极臭氧的化学亏损基本上达到了生成臭氧洞的边缘,这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如果由于气候变化,使北极平流层温度更低,时间持续更长,那么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北极臭氧洞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事实上,最近几年发现,在北极地区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偶尔也会出现臭氧小洞。这种现象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在北大西洋和北欧出现的次数比北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多,此外在我国青藏高原也曾出现过。臭氧小洞与天气系统有关,是动力原因产生的,“小洞”的空间尺度大都在1000千米以下,维持时间很短,大多仅1到数天。臭氧小洞的产生原因与春季南极臭氧洞不同,而且其时间、空间尺度也无法与春季南极臭氧洞相比,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简单地称之为臭氧洞。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北极出现臭氧层洞,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臭氧层保护见效果,研究人员称恢复仍需几十年!

下一篇这是有关臭氧层的最新研究成果!看完惊呆了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