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家长你了解什么是儿童“阅读饥饿期”吗?

作者:网络    发表于 2016-04-06
5733
 
 
  为宣传儿童阅读一些机构特向全国网友进行了“中国宝宝阅读状况调查”活动。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孩子“阅读饥饿期”存在诸多疑问,这些疑问如何解开呢?一起来看关键5问题。
  闲暇之余,宝宝喜欢做什么?闲暇之余,宝宝喜欢做什么?
家里有专门给宝宝读书的地方吗?家里有专门给宝宝读书的地方吗?
  数据:儿童阅读重视度上升
  首先,闲暇之余,喜欢亲子阅读的家庭占到了32.2%,远高于喜欢电子产品。其次,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阅读空间。调查中发现,65.6%的家庭有专门为宝宝准备的小书角;9.6%的家庭正准备为孩子建立阅读空间。
  必知:阅读饥饿期形成14岁之前
  孩子对阅读的饥饿感形成于14岁之前,父母是否在小孩5岁以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影响着孩子今后阅读技巧的形成。同时,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对孩子的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面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
  宝宝读书,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宝宝读书,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解惑:孩子“阅读饥饿期”关键5问题
  1、方言读书非常好
  实际上,母语的阅读,包括爸妈的读,也包括爸妈用家乡的方言去读,这都是非常好的事情。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语言的韵律,而不是语言文字本身。所以,我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绝不仅仅在于他字正腔圆什么的,而是将声音作为孩子身体能够接受的一种记忆号,来灌输到心里去的。孩子们在早期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最信赖人的声音,伴着他的阅读。
  2、阅读,相差三岁大不同
  0~3岁,多跟孩子交流对话。3岁以前,孩子无法理解过于复杂的内容和有太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此时,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没有情节的书,让孩子将实物、颜色与图片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为孩子绘声绘色地朗读一些诗歌,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声韵和音调非常敏感。
  3~6岁,多讲故事,逐步建立读书常规。家长不妨帮助孩子将读书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有规律的事情。每晚睡前半小时是最佳亲子阅读时间,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精彩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读绘本,此时,父母也应选择一本读物,陪伴在身旁,做好榜样,为孩子营造热爱读书的良好环境。
  6~8岁,陪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选书,养成藏书的习惯。孩子现在有了识字能力,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也有了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家长不妨带他们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们自己选择,但要加以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决定,先选择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循序渐进。
  3、强调让父亲和孩子共同阅读
  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父母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4、孩子读书错行没必要纠正
  孩子们在自己读书的时候,错行、跳行、跳字、错读音,都是很正常的,他在自主挑战文字的一种尝试,如果我们老是纠错,反倒不利于他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父母在孩子读图画阅读到文字阅读转换的过程中,鼓励他多读,快速地读,养成他读书的习惯,缺一个字、两个字很正常。除非他对特定的词、特定的字不了解,这个特定的字影响他对整个文字的理解,我们就跟他说,如果真影响,他会找咱们的,如果他不找我们,我们别去指着它。
  5、电子阅读代替不了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亲子陪伴早期最实用的一种方法。对于阅读,如果我们缺乏怀抱,缺乏并肩而坐这种亲密的感觉,这个阅读本身就缺少了促进行为养成的最佳动力。所以,家长不能把我们自己的声音委托给电子阅读,现在是电子阅读的时代,我不反对一些电子的阅读,但是父母的声音是不可以替代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儿童阅读饥饿期,作者:网络,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上一篇你教孩子拨打急救电话了吗?

下一篇赏识教育怎么做?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