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父母

作者:未知    发表于 2014-02-28
36216

    一个对父母不孝顺、不关心的孩子必然受到人们的谴责,在社会中立足必然面临种种困难。父母凭着良好的愿望,满腔赤诚的善待子女,以为能够浇灌出一颗孝心,但结果常常不见发芽,孩子并不领情,更别提回报了,自然让父母心寒不已。
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孝心是什么?就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每天到学校去读书,能够让父母安心工作,不让父母担心。而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不能得以实现。那些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安心读书,到处惹是生非,把“折腾”父母不当作一回事的孩子,显然是缺乏“孝心”的培养。
    “孝顺”归根结底,源于“感激之情”。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就会知恩图报,无私奉献,承担责任。可惜的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对于毫不相干之人给予的点滴帮助,常常会感激万分,但对于父母艰难养育的万般恩德,可能会觉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这种巨大的反差,显然不是因为缺乏“孝心”,而是缺乏培养。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对待长辈的态度上,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平时是如何关心疼爱长辈的?在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是不是坦坦荡荡、诚诚恳恳?是否小肚鸡肠,津津计较点滴得失?这些都看在孩子眼里,记在孩子心头,形成孩子未来对待父母的行为样板。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节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天长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如果父母对长辈就不够孝顺,还期待孩子将来对你如何,那只能是奢望了。
    其次,让孩子体悟到生活的艰辛。父母养大一个孩子,其中付出的辛苦只有亲身体会过才能真切地知道。因此为人父母的,希望子女能有一份知恩的孝心,实在是天经地义。但许多父母不知如何把这一点传授给子女。一方面唠叨自己的辛苦,责怪子女的不孝;另一方面又百般溺爱,不让孩子在生活中受半点委屈。娇生惯养的结果,完全剥夺了孩子真正体悟人生艰难的机会。这样的教育,自然培育不出孝心。因此,平时应注意寻找各种机会给孩子以磨练和体悟。使孩子懂得父母之心,体谅父母之辛苦。现实中有些父母,尽管自身有许多生活艰辛和身体病痛,但他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掩饰,错以为这是爱孩子,却不知是害了孩子。生活中有苦才有乐,家长不要刻意去掩饰生活“苦”的另一面,而应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担你的痛苦艰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长大后他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才会以真诚之心关爱别人。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如果做父母的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即使生活变富了,也同样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活取得良好的结果。
    第三,明确自身责任。从小培养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是令其对别人给予的帮助产生感激之情的重要前提。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在享受父母提供的生活资源的同时,同样也应该担负起必要的责任。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切本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劳,毫无自立的责任,稍有照顾不周,便会对父母埋怨发火。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养育中的错误,并及时加以纠正,那么孩子人性中“孝”的种子,便有可能被泯灭。所以,要让孩子学会分担家中的事。不要让孩子在家中当特殊人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中的事物,不劳动者不得食。要循序渐进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摆放碗筷、摘菜、洗手绢、洗袜子等。在孩子稍大些时,还可以让他分担相对重要的家务,既让他获得成功感,又使他从小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并从中体会到父母为家庭付出的辛劳和养育之情,体会到爱是需要付出的。
    第四,养成良好习惯。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譬如: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吃完后收拾桌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父母养育了自己,自己应为他们多做事。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父母的期望自然可以实现。
    一个对父母孝顺的人,必然是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人,这样的人,更容易在将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教育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作者:未知,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上一篇如何教育孩子孝顺父母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要从小事人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小皇帝”既是对被惯坏的独生子女的称呼,同时也包含着对培养出这些“小皇帝”的那些独生子女家长的批评。一些报告反映许多家长溺爱孩子,不要求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不仅家务活不做,学校的公益劳动、清洁卫生劳动,甚至还有家长到学校为孩子代劳。父母在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要听话,听从爸爸妈妈的教诲,要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为父母分担一点忧虑,做一些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惹祸或添乱。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这些要求变咸孩子的实际行动,就要从小事抓起

2014-02-28

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教育出来的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那种“只爱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东西”,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东西”。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014-02-28

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家庭、社会、学校的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孩子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责任,是天经地义的。蔡老师强调,不懂得感恩,其实就背离了人性。不会感恩的人,带给社会的只能是冷漠和残酷。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很重要;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怀有感恩的心,就是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

2014-02-28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