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树干上的二维码,就能用手机看古树的故事。”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杭州游客陈瑜正仔细阅读“先师手植桧”的简介。这棵相传为孔子亲植的树木,通过现代电子设备,向游客讲述着它见证的2000余年沧桑历史。
据介绍,曲阜市文物景区现有各类古树名木20829株,其中500年树龄以上的一级古树1684株。最具代表性的有孔庙内的“先师手植桧”、汉柏、“龙凤柏”以及孔府内的“五柏抱槐”等,都颇具人气。
作为三孔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古树名木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景区内的一些古树因此变身“网红树”。在孔林门口的神道上,一棵奇特的树成为一道风景,引得游客争相合影。虬劲的树根倚靠石柱,交缠盘错,浑然一体。
古树与石柱融为一体。新华社记者张昕怡 摄
“20多年前,这棵古楷树发生了倒伏,我们并没有强行把它扶正,而是用石柱支撑,让它依旧自然生长。”守护古树30多年的曲阜市文物局古树名木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朱存生说。
为了更好保护“绿色文物”,保护中心对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曲阜市文物局古树名木保护中心主任刘天衢介绍,目前曲阜已摸清文物景区古树名木的数量家底,建立健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档案,建设了古树名木保护监测大数据平台。
三孔景区内的古树。(受访者供图)
城市外围,这片绿色也在不断延展。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尼山孔庙周围留存着2138株古树,平均树龄180余年,古树群落绿意盎然。相关部门已对尼山片区亟需采取技术保护措施的788株古树进行了精准保护,并对其余古树加强设施管理和日常巡护,保护率达到100%。
植树节来临之际,尼山脚下的尼山镇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古树保护与尼山片区绿化工程相辅相成,带动了周边旅游的发展。
“过去我们主要承接尼山圣境景区的团单客源,住客都是冲着文化、研学旅游来的。”曲阜市尼山圣源山庄民宿负责人王峰说,出于“生态田园”的定位,山庄避开了景区商圈,选择了尼山片区,但最开始客流量并不理想。现在山庄接待的生态游、乡村游的客源逐步增多。“我们平均每年接待游客约8000人次,入住率达到60%。”王峰说。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古树名木等资源。根据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全省现有古树名木24.7万余株。其中,单株古树19679株,古树群619处22.7万余株。
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刘丹介绍,下一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将探索建立古树公园,会同文旅部门、科研院所通过发展古树名木生态游、科普宣传、开展科学研究和建立古树公园等方式转化古树名木的价值,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记者张昕怡)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孔子故里:古树“活化石”变身旅游“金名片”,作者:张昕怡,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sd.news.cn/20250313/619ac09bec9047ad9ffb50032823d741/c.html)
下一篇花开津沽点亮“春日经济”
花开津沽点亮“春日经济”
春意正浓,百花齐放。不久前,在天津红桥桃花堤,一场与桃花的约会刚落下帷幕,超30万人穿梭于花海间,尽享烂漫春光。清明前后,天津中心城区又掀起了新一轮赏花热潮。
2025-04-08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红色遗址焕新记|红色故都里的“网红”小镇
江西瑞金是“红色故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瑞金市着力将破旧老街“象湖里”打造成网红街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文旅业态创新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深度融合。
2025-04-15
八闽文化“活起来” 带动文旅“火起来”
红色旅游人气高涨、非遗国潮圈粉无数、古城古厝人潮熙攘、渔旅融合奔向共富……近年来,福建立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山海文旅资源交融等优势,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活起来”推动文旅经济“火起来”“强起来”。2024年,福建省接待旅游总人数6.5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8350亿元,厦门、福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达2790.6万人次、1529.9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2025-04-15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