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话题涉及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等,但本质上是社会治理课题。协同促进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重要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突出特征是老龄化速度加快及程度加深。随着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养老服务内容有更多新期待,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如何提供持续且丰富的养老服务供给,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一道必答题。
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在于深刻理解老龄人口的特征与需求。比如,居家养老是目前最主流的养老方式。近年来,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但仍存在养老服务供需错配、产业规模小、建设标准参差不齐、服务内容和产品单一等问题。北京通过全面摸排,布局设施群、打造综合体、整合服务网、搭建云平台,探索打通各类资源,让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阵地、养老服务驿站网点与专业服务商联营,最终目标是要在全市构建多中心、分布式、枢纽型、平台化的养老服务网络。这样的做法,从实践成效看提高了规模效应,也满足了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其本质的逻辑,则是努力在养老服务的市场属性和公益属性中找到平衡点。
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纳入国家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作用,共同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政府既要直接提供惠民服务,也要鼓励市场与社会力量放手参与,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的供给网络,从而激活银发市场潜力。供需的精准对接,不仅能反哺养老基础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增加,也能推动养老服务从基本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跨越。(韩秉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作者:韩秉志,来源:经济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1029/324df402bd764082b1dda38e20a03bef/c.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新药研发
医学体重管理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在上海启动
10月31日,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主导下,“医学体重管理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幕。该项目通过整合国内顶级学术资源、汇聚众多权威专家,并采用统一标准与分层教育方法,旨在构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和经验共享网络,促进医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致力于改变公众对肥胖的传统认知,提升社会对肥胖症预防和管理的意识。
2024-11-02
“亮剑”追溯码让药品耗材造假无从下手
国家医保局11月2日发布公告称,对假药、回流药的发现、查处能力有了重大突破。公告显示,通过对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开展分析,发现11个省份46家医药机构疑似存在复方阿胶浆的药品串换、回流药、假药等线索情况,要求相关医保部门进行核查,11月20日前向国家医保局上报核查结果。
2024-11-05
探索老幼共托新模式
近两年,不少城市试点老幼共托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问题。例如,深圳、太原等地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北京首个老幼共养普惠服务点今年7月份启用。
2024-11-0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