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医疗”不断深入,人工智能逐渐在药物研发、影像分析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规范的技术运用也值得警惕。比如一些互联网医院和药店利用AI代替医生问诊,自动生成处方。(8月5日《法治日报》)
要说AI技术,的确有“本事”。它能在医院的分导诊、预问诊、病历生成等场景发挥作用,方便患者就医。公允地说,“AI医生”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诊疗效率、创新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等方面确实展示了令人欣喜的前景。
但AI开处方,靠谱吗?有人认为AI技术深入医疗领域是大势所趋,适应并接受AI“坐堂问诊”是迟早的事。可我们都去过医院,也或多或少在线上问诊过,如果知道对面的医生“不是人”,还能放心接受治疗吗?
处方,一头连着医生,一头连着患者。让AI辅助问诊与代替医生开方,这是两个概念。辅助,强调的是补位。目前大部分医院应用AI辅诊系统,为的也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病例,降低误诊漏诊风险。而代替,则可能越位了。一方面,虽然AI“博学多才”,但与一个专业过硬、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相比,其目前的问诊开方水平依旧不够。另一方面,有专业人士坦言,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操层面仍有很多风险。比如,AI自动生成处方,一旦发生意外,谁来负责?AI问诊采集的患者信息是否存在泄露风险?
由此看来,AI医生开处方不仅仅是技术风险问题,还是法律、伦理问题,必须审慎对待。去年,北京明令禁用AI自动生成处方,并成立了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其他地方也应提高警惕,积极采取行动,遏制AI处方乱象。问诊开方不是走过场,医嘱更不能模板化。无论如何,都不能任由人工智能越俎代庖乱开处方。(庹亚男)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AI开处方,出了事找谁?,作者:庹亚男,来源:广州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806/d209e54a24cd481d87228bff2fc6f6ba/c.htm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 中医药降压治疗入选
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召开。新《指南》增加了13项内容,首次把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列入治疗方法之一,新《指南》体现我国高血压防控现状与人群特点,具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4-08-13
谨防医生成为“摆拍演员”
医疗科普视频账号都是医生本人运营吗?未必。一些穿白大褂、有平台认证的“权威”医生,可能只是被背后运营团队操纵的“摆拍演员”。
2024-08-14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找到了有望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新靶点。
2024-08-20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