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8月1日电(记者管建涛、黄腾、王鹤)盛夏时节,在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区的农田里,一盏伫立在地头的灯发出紫光,在黑夜里分外显眼。不时有昆虫在周围飞舞,飞着飞着便被诱捕进这盏灯的“肚子”里。
“这可不是普通的捕虫灯,而是一盏可以为作物‘把脉看病’的虫情测报灯。”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包东庆介绍,这盏虫情测报灯内部配备了先进的自动识别系统,它不仅可以自动识别害虫,还可以把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农场的智慧服务系统后台,系统后台会自动判定虫情,预防虫害。
“和传统监测手段相比,既方便,又精准。”包东庆说,传统方式监测虫情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精准性和及时性也落后很多,虫情测报灯可以24小时连续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发现虫害苗头,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
图为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有限公司地头的虫情测报灯。新华社记者 黄腾 摄
近年来,在北大荒集团,一项项智慧农业“黑科技”被应用到生产中,助推农业升级,保障粮食安全。
在北大荒集团赵光农场有限公司,一架搭载了光谱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在农田上空往复飞行的同时,工作人员郝思文在大屏幕前就可以查看田间实况影像。只见他轻点鼠标,田里的作物长势、病虫害等信息便全部生成在一张图上。
“在地图上打几个点,无人机就能按照规定时间自动起飞。”郝思文介绍,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自动采集田间光谱数据,回传后台后,再结合大数据模型就可以实现对土地旱涝、作物长势等情况的推演。“不用直接接触作物,就能掌握作物状况,实现对农情的精准‘诊断’。”郝思文说,这套智慧农业系统还能根据这些数据自动生成植保“处方”,降低不确定风险,助力丰产丰收。
在黑龙江垦区,智慧农业技术被应用到了方方面面。在位于三江平原上的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水田地块里,一台叶龄智能诊断仪被安装在田埂上,一根伸长的金属臂将摄像头伸入田间。
图为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地头的叶龄智能诊断仪。新华社发
“现在不用下地,通过手机App就能掌握水稻叶龄情况。”七星分公司农业生产部部长石岩拿出手机边演示边说,叶龄智能诊断仪通过摄像头视频监测和数字计算,能智能化识别水稻叶龄,从而更精准掌握水稻的各类生长指标。“图像数据和各项参数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种植户手机上,不仅识别精准,查看也更方便”。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智慧农业再上新|田间“把脉” 垄上“读心”——大地上的智慧“魔法”,作者:管建涛、黄腾、王鹤,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tech/20240802/cc269913c6644697a1f21f96dff9b19d/c.html)
智慧农机农技助力黑龙江粮食稳产增产
“我们现在能从远程下达指令,让农机设备完成既定任务。”北大荒集团胜利农场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技术员刘猛一边在平板电脑上操作一边介绍,“这有助于提高作业标准,减少粮食收获时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2024-09-10
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植物工厂种出“智慧菜”
试想,如果农业不再“靠天吃饭”,而是通过植物工厂,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双提升,这无疑将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024-09-27
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实现高效智能化生产 走进再生稻无人农场(创新故事)
6月是水稻分蘖的重要时期。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的全国首个再生稻无人农场。透过指挥大厅的屏幕可以看到,稻田里一台台智能农机在田间大显身手,自动出库、下田,自动播种、插秧……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2024-06-2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