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前后,暑湿之气容易在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乘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阳气最为旺盛,气血运行活跃,根据养生原则应重在养心。
高温酷热,易动肝火,人们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此时宜保持良好心态,越是天热越要平心静气,避免不良刺激。
日常饮食可选择具有清心降火、养心安神效果的食物,如茯苓、麦冬、菊花、金银花、大枣、莲子、百合、小米、冬瓜、苦瓜、西红柿、西瓜、香蕉、苹果等。同时,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三伏天暑气较重,酷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严重时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现象,舌苔常比较黄腻。舌苔黄腻代表湿热之气较重,中医称之为暑湿证,要清暑利湿,健脾养胃。可将薏苡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与粳米共置锅中,放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其功效是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不思饮食、大便溏薄、下肢水肿等。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中医养生:大暑养生重养心,作者:王青云,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来源地址:http://gd.people.com.cn/n2/2023/0728/c123932-40510784.html)
下一篇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夏季,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是长养万物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讲:“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正常成人的心脏约重300克,位于横膈之上,两肺之间,略偏于左。心脏有4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它们之间又分别以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左右不相通。
2023-07-31
小满时节湿热增 健脾养心好度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赵玉清博士介绍,小满之后,由于天气逐渐闷热潮湿,人容易出现头昏沉如裹、胸闷、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倦怠以及皮肤湿疹、瘙痒等表现。同时,湿邪最易损伤脾胃,进而导致脘腹痞闷、纳差、口苦口黏、多汗但汗出热不解等不适。
2024-05-21
立夏养生:养心护气,食养为先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我们正式步入了夏季。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阳气渐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但同时也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心火旺盛、气虚等。因此,立夏时节养心护气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立夏时节,我们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养心护气呢?
2024-05-2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