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解锁“流量”密码筑牢“留量”基石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篇章

作者:杨虞波罗    发表于 2024-05-20
49122

旅游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产业。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新业态、新趋势、新动能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我国旅游行业全面复苏、持续火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旅游仍占据“C位”。

游客进“淄”赶“烤”、“尔滨”出圈、天水“热辣滚烫”、贵州“村超”“村BA”火热进行……行业整体势头正劲的同时,“网红”城市和景点纷纷脱颖而出。各地文旅各显神通,在探路“流量”变“留量”上做出了有效尝试。

食客们正在天水麻辣烫店排队。人民网记者 王文嘉摄

秦岭脚下、渭水之畔的天水,用一碗“热辣滚烫”的麻辣烫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美食“爆点”撬动了天水文旅新支点。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设立了一批以“天水麻辣烫”为主题的天水特产销售网店、门店和专柜,展示和销售甘谷辣椒、秦安花椒、武山粉条、清水木耳等特色农副产品,让游客能将美食带回家。

美食是“流量密码”,历史和文化则是留住游客的关键。秦腔音乐剧《麦积圣歌》、原创舞剧《一画开天》等剧目轮番上演。天水持续开展包含汉服拍摄、非遗体验等38项文旅活动,吸引年轻游客。

地方文旅火爆更是对地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硬核的考验。文旅热的持续离不开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优化的综合加持。实现由“流量”向“留量”转变,要以整体的旅游环境和服务优化为基础。

华灯初上,正味烧烤店内店外坐满了顾客。人民网记者 宋翠摄

去年“五一”前夕,淄博发布《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建议错峰出游,打出时间差、换得舒适度。这样诚意满满的做法让淄博赢得了好口碑。同时,为应对大客流,淄博还要求具备开放条件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和厕所。

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表示,地方文旅要从政府支持、市场主导和社区参与等多主体协同,全面提升地方文旅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共同构建地方“讨好型品格”。此外,要全面提升智旅游服务水平,通过优化智能导游、虚拟旅游、在线咨询等各类服务,形成覆盖旅游活动全过程的旅游服务体系。

“网红”是新时期旅游目的地的打开方式,但不是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只有借助“网红”模式打造一批旅游目的地的品牌IP,才能对游客形成长期稳定的吸引力。

石培华谈到,地方文旅应持续丰富强化文旅品牌IP,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强调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同时,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旅游市场的多主体参与,以服务优化满足旅游者的情感消费需求。(记者 杨虞波罗)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解锁“流量”密码筑牢“留量”基石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篇章,作者:杨虞波罗,来源:人民网,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food/20240520/efcbd7b4066344918ec90660f055cbc9/c.html)

上一篇积极拥抱旅游业 多家白酒企业推进“酒旅融合”

下一篇算法搭台文旅唱戏,让更多小城被“看见”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推荐

算法搭台文旅唱戏,让更多小城被“看见”

继山东淄博与甘肃天水之后,河北正定又因小商品夜市而走红。据悉,该夜市创建于2012年,目前约有600多个摊位。游客在此可以品尝到正定特色传统美食,以及全国各地的招牌美食。“正定夜市火出圈”“实探石家庄正定夜市有多好吃”等话题相继登上抖音热榜。线上的关注也吸引着各地游客实地走入线下,短视频和直播带动正定旅游热度高涨。

2024-05-23

供需两端发力促文旅消费

最近一个时期,一系列文旅产业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智慧旅游等文旅产业新业态列入鼓励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丰富优质旅游供给;《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通过实施常态化监管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政策的有力推动及落实,促进了我国文旅消费供需两端发力,并不断提质扩容。

2024-05-27

为幸福生活“添薪加柴” 看非遗创新赋能的湖北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如何既保留其历史底蕴,又赋予其时代活力,是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

2024-05-29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