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痛点,东城区前门街道大江社区近日推出新招——将“老年餐桌”搬进前门商圈,只要出示街道发的养老卡即可就餐。
新招试水一月有余,从记者现场探访来看,“老年餐桌”人气很旺。这些年,北京已推出1000余家养老助餐点,许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餐食。而相较于社区驿站的“基础套餐”,前门商圈里的老年餐更像是“升级版”。不仅菜品多样,选择丰富,就餐环境更好,还支持线下配送。更贴心的是,餐食也做了适老化改造,面条“多煮一分钟”更软烂,宫保鸡丁中的花生米换成了易嚼的黄瓜丁……好吃不贵,适老度高,无疑为老年人改善伙食提供了好去处。
兴办“老年餐桌”是好事,而开得久、办得好又不是易事。养老助餐点具有公益属性,本身就不是个赚大钱的买卖,一旦客流量跟不上,很容易陷入困境。就本市来说,即便有政府补贴“减负”,许多社区驿站也往往是“微利运行”。那么,热门商圈里市场化运营的餐厅,如何愿意参与惠老助餐?又如何做到可持续供应?通过报道来看,街道牵头张罗,各方坦诚沟通是一大秘诀。邀请有意向企业座谈进行摸底,挨家走访辖区老年人听取意见,然后多次沟通、反复协商,最后达成共识。于企业来说,服务半径清晰,就餐人数明确,意味着老年餐成本可控。在保证社会餐饮正常的同时,稍作让利“开个小灶”,承担社会责任之余亦可共享社区资源,也乐得其成。
“民商融合”的“老年餐桌”,也启示我们惠老助餐可以有更多打开方式。诚如相关负责人所言,不管是吃饭还是寄宿等养老服务,多方携手破局是必行之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尽可能发动市场机构入局出力,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想方设法向组织借力,方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具体到每个社区,情况不一,条件不同,如何在实践中针对本社区人口特点与实际需求探索出好办法,也考验着相关方面的智慧。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多方协力、相向而行,让“老年餐桌”做得香、开得久,我们的城市也会更便利更温馨。 (范荣)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老年餐桌”与商圈结合是个好思路,作者:范荣,来源:北京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419/5921a84f51a64e4287fff5a4ad47d4e8/c.html)
3D打印药膜能“剿灭”癌细胞
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载药3D打印薄膜。其由含有特定剂量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和顺铂的凝胶制成,可杀死癌细胞,显著降低复发率,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传统化疗的毒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药学杂志》。
2024-04-22
新职业呼唤新标准新规范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上海开放大学开设陪诊师培训班,咨询电话络绎不绝,火热场面令人惊奇。而因为分配到各区的名额有限,无法满足需求,导致培训班延期举行。“一位难求”突显陪诊师这一职业的市场广阔、需求旺盛。
2024-04-23
适老化改造先从脚下“台阶”做起
“人老先老腿,每次上卫生间都得爬台阶,苦不堪言”“(入户)门前5级台阶,我和老伴儿都得坐着台阶向下挪”。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居家适老化改造中,台阶给不少高龄老人带来困扰,成为他们最迫切盼望解决的难题。
2024-04-24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