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乡村集市里,乡亲们携幼伴老来赶集,“赶”出一种热闹欢腾;锣鼓喧天的古老戏台上,演员们婉转吟唱好戏连连,“唱”出一腔乡土情怀;觥筹交错的长桌宴席间,亲朋们欢聚一堂共享佳肴,“品”出一味烟火家常。节日期间,各种形式的乡村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唤起人们的乡土乡情。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仍相对缺乏。近年来,各地在繁荣乡村文化生活上持续发力,努力以高品质文化产品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乡亲们的文化获得感。在浙江,古色古香、气韵独特的文化礼堂为村民学文化、树新风提供便利;在安徽,功能齐备、设计新颖的农家书屋成为当地村民长知识、闯市场的“加油站”。随着各种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不断完善,为村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也让乡土乡情有了更多切实可感的安放空间。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品位不断提升。有效解决乡村文化供给“好不好”“准不准”的问题,要进一步挖掘文化特色,注入饱含乡土味的精神文化养分,在引发共鸣和共情上下更大功夫。比如,一些拥有别样文化体验的传统村落,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旅游。今年春节期间,一些人来到云南深山的直苴村体验当地彝族民俗。这里每逢春节都会举行盛大的“赛装节”。衣袂飞扬、色彩斑斓,融合彝族传统刺绣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赛装节”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线,频频登上国际大舞台。不论是云南的“赛装节”,还是贵州的“村BA”、内蒙古的冰雪“那达慕”,这些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特色的乡村品牌活动,都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让乡土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沉醉其中。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通过文化惠民,将精神食粮送到田间地头,还是鼓励创新,挖掘乡土文化的发展潜力,都有助于丰富乡村高品质文化供给。放眼未来,要持续提升软件硬件、创新内容形式,更好回应广大人民群众饱满的文化热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的心灵。(曹怡晴)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让乡土文化之美滋养更多人,作者:曹怡晴,来源:人民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0228/8012935d700b42859684d9cdbdb7cb42/c.html)
“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在广东省潮州市启动
2月27日,“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举办。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唐珂出席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有关同志,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社会事业负责同志,乡村文化振兴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和艺术家,相关媒体参加启动仪式。
2024-03-01
宣城旌德:农家书屋飘书香 文化阵地促振兴
“我今天要分享陶澍清廉为官、勤政为民的故事……”旌德县兴隆镇大礼村农家书屋内,村民们正欢聚一堂,交流着书中精彩的故事,一片欢声笑语。
2024-03-19
让乡村文化迸发新活力
憨态可掬的泥娃娃、色彩艳丽的木板年画、形象生动的木雕……在山东惠民县火把李村举办的传统工艺大会活动现场,千种非遗作品引来人们驻足欣赏。精彩亮相的非遗作品,百余名非遗艺人现场展示的“绝活”,彰显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映照着乡村文化的繁荣景象。
2024-03-26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