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安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 气象部门在行动

作者:汪瑞华、吴然    发表于 2024-02-25
24697

2月19日以来,春节返工后首场寒潮开始影响安徽,雷暴大风、冰雹、暴雪、冻雨、短时强降水……各类降水相态轮番上阵,天气形势复杂多变。

为做好本轮寒潮天气过程应对,安徽省气象部门加强值班值守,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天气过程特征:雨雪量大 相态复杂

本次寒潮南下影响过程中,由于暖湿气流比较强盛,安徽位于冷暖气流交汇地,对全省造成的影响比较大。

截至2月22日17时累计雨雪量全省普遍超过25毫米,其中沿淮、大别山区及合肥以南大部超过50毫米,沿江江南局地超过100毫米,最大宣城市宣州区黄渡148.5毫米。其中,21日全省有13个国家站出现暴雨,暴雨初日较常年提前39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早,仅次于2000年的1月11日和1961年的2月5日。

冷暖气流交汇、拉锯,带来的降水相态复杂,多地出现冻雨和强对流天气。

19日安徽省以降雨为主,20日起全省由北至南陆续出现雨夹雪或雪,并伴有冻雨或冰粒。过程全省共有75个站出现积雪,九华山13厘米,宿州、界首、涡阳10厘米,其他地区1~9厘米。亳州、宿州、淮北、蚌埠、淮南、合肥、滁州、安庆、宣城等39个市县出现冻雨。全省共有62个乡镇出现8~9级雷暴大风,3个乡镇阵风10级,最大铜陵市郊区27.5米/秒。

降温幅度大,寒潮范围广。受寒潮影响,19日以来安徽省气温明显下降,全省大部最低气温降幅10~18℃,有65个国家站出现寒潮,达区域性冷空气事件标准。

部门联动应对:“双首席”参加值班

安徽省气象局主要负责同志接连参加2月19日和21日全国天气会商,会后就防范应对寒潮、雨雪冰冻天气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1日1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雪)Ⅳ级应急响应。

在自2月19日寒潮开始影响安徽省以来至22日,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暴雪、寒潮、大风、大雾、强对流、低温冰冻等各类预警信号670(条)次,共计覆盖872100人次。

安徽省气象局先后参加安徽省应急厅、安徽省能源局低温雨雪天气应对专题会商,通报天气实况以及预报预测意见,联合应急管理厅发布低温雨雪冰冻防御提示,为安徽省减灾救灾委员会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安徽省气象局《气象信息专报》,安徽省减灾救灾委对本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作部署,于2月21日10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强化会商研判和部门协调联动,强化自然灾害风险应对。

另外,安徽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自2月21日下午起启动部门联合应急值守工作,本项工作将持续至本轮雨雪过程结束。自21日起,安徽省气象局派预报首席、服务首席参加安徽省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值守。

积极服务民生:点对点发送专业信息

本次天气过程对公众的生产生活影响非常大,气象部门和交通、农业、电力等部门联动,及时点对点发送专业气象服务信息。

联合安徽省交警总队、交通执法局通过新媒体发布雨雪冰冻天气公众出行提示。

至22日,制作《高速公路气象日报》4期、雨雪结冰《交通高影响天气专报》4期、《春运天气专报》4期。通过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发布强对流、暴雨、寒潮、大雾等各级各类预警信号436条,发送低能见度预警短信0.3万条。

考虑此次天气过程中的冻雨对供电的影响,安徽省气象部门还向安徽省电力公司推送全省气象实况96次,城市天气预报8次,精细化要素预报12次,雷达拼图及外推产品960次,卫星云图产品192次,制作《迎峰度冬能源气象服务专报》2期。

此外,制作发布了农业气象服务产品6期,其中联合安徽省特色农业管理站发布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材料1期,联合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布油菜低温冻害气象灾害风险材料1期,制作并发布茶叶专题气象服务专报和水产养殖气象服务专报。(汪瑞华、吴然)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安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 气象部门在行动,作者:汪瑞华、吴然,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来源地址:)

上一篇2022年10月8日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

下一篇河南省将再迎大范围雨雪天气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