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里,技术负责人陈盛林查看金耳长势。新华网 杨喜龙 摄
盛夏时节,在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里,金耳采摘已接近尾声,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后期的销售对接工作。
金耳,因其颜色金黄,俗称黄木耳。其型似人脑,又名脑耳,原生长于云贵地区,比较珍稀。2022年4月,金米村通过智慧大棚,让金耳在柞水实现了人工种植。
“2023年4月,首批6万袋金耳菌包‘入住’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负责人陈盛林说,目前,金耳已经生长了三茬,由于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一上市便成了西安、成都、上海人民餐桌上的珍馐美味。
据了解,该园区由陕西省第九国企合力扶贫团团长单位陕投集团投建。其中,木耳智能温室大棚3456m²,辅助生产用房576m²,木耳晾晒场3000m²,并配套建设木耳分拣设备、物联网系统和智慧园区平台。在这里,先进的智慧化种植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喷灌、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覆盖金耳全生长周期的养护操作均能借助一部手机,通过物联网系统进行操作,两三个人便可完成大棚的巡视管理工作。”陈盛林说。
“陕投集团依托柞水县金米村木耳产业优势,注册了‘金米缘’商标,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链。”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张杰说,“目前,36户耳农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技能培训、种植木耳等方式,实现了增收。”
在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里,金米村村民张寨勤给大棚里的木耳补水。新华网 杨喜龙 摄
在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里,今年46岁的金米村村民张寨勤,刚打扫完大棚里卫生,又在忙着给金耳和其他木耳补水。
“从去年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开始筹建的时候,我就在这里打零工,一天收入有140元。目前,在园区上班,一个月收入2800元。”张寨勤说,“我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还能挣到钱,让我感觉生活有盼头。”
“下一步,我们还要做好金耳菌包技术研发筹备工作,筹建菌包场,每年还将举办金耳种植培训班,设立金耳种植扶持专项基金,在全县推广金耳种植,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为金耳销售闯市场。”张杰说。
木耳,是陕西柞水人从清代就开始种植的作物。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小木耳”长成“大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金米智慧农业产业园围绕金耳产业,延伸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产业链,提升柞水木耳品牌附加值,助力柞水木耳产业转型升级,让当地村民看到盼头,尝到了甜头。
(责任编辑:杨小西)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陕西柞水:“慧”植“金耳” 让村民看到盼头,作者:杨喜龙,来源:新华网,来源地址:http://sn.news.cn/20230728/0732a0de1b2142bb973f120c4d2db4bb/c.html)
上一篇小菌菇撑开“致富伞”
福建安溪:打造全茶产业链 托起乡村振兴梦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多次以国礼茶、国宾茶身份登上国际舞台,成为多个重大外交活动用茶,“一带一路”茶香通道不断拓宽,安溪铁观音品牌国际化更进一步。
2023-04-12
“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三农”工作呈现出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稳产保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02-26
云南: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
连日来,元谋县能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一派繁忙景象,上万吨番茄、西葫芦、黄瓜等有机果蔬正在打包,准备发往北京、上海等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24-02-27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