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头条 关注 视听 专题 活动 服务 供求 商城 会员 政务 数据

我学者首次大规模揭示小细胞肺癌蛋白组学图谱

作者:王翔    发表于 2024-01-24
396561

       1月21日记者获悉,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国际上大规模揭示小细胞肺癌的蛋白组学图谱,为小细胞肺癌个性化治疗带来希望。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该研究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教授张鹏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虎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季红斌团队、研究员高大明团队合作完成。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15%,是所有肺癌亚型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亚型,5年生存率仅为5%。小细胞肺癌难以通过基因突变信息获得有效靶点和分子分型,导致其治疗手段单一,患者总生存率一直难以提高。分子表征与组学研究的不足,极大限制了小细胞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迄今为止,仅有少量针对小细胞肺癌临床样本的基因组研究被报道。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是95%以上药物的作用靶点。“全面系统地揭示小细胞肺癌的蛋白质组学图谱,将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小细胞肺癌的病理机制,对于实现更精准的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和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张鹏说。

       该研究对11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样本进行了蛋白质基因组学分析。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磷酸化蛋白质组等多维组学数据,团队系统揭示了小细胞肺癌的分子特征,为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预后监测、分子分型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员通过对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监督分析,筛选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他们发现,HMGB3基因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并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在独立队列临床样本中验证了这一关系。机制研究表明,HMGB3可通过转录调控细胞连接相关基因表达,促进小细胞肺癌的细胞迁移。

       通过系统分析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研究人员发现ZFHX3基因突变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升高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在免疫联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患者的肿瘤样本中,证实了ZFHX3基因突变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响应,提示ZFHX3基因突变或可作为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多组学数据,将小细胞肺癌分为4个亚型,系统揭示了各亚型独特的分子特征,并提出了潜在治疗策略。

       上述研究成果为小细胞肺癌的病理机制解析、预后检测、分子分型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研究产生的高质量大数据,将为广大小细胞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者提供支持,推动小细胞肺癌研究领域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我学者首次大规模揭示小细胞肺癌蛋白组学图谱,作者:,来源:科技日报,来源地址:http://www.news.cn/science/20240123/53de86cf82ec4ce5a7fddf65482bc72d/c.html)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何以致命?核心4问4答

下一篇细菌能储存“记忆”并传给“曾孙”?

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回复
---收起
回复 {{item2.CommentConcent}}
回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

523

收藏

分享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