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丁梅连续多年关注养老问题。过去一年,她调研走访了大量养老机构发现,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经受了严峻考验,各类养老机构和广大从业人员为守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代价。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新阶段,需要关注养老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着的诸多困难。她建议加大对养老机构扶持力度,“这也是守护更多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调研中,丁梅发现养老机构主要存在“缺钱、缺人、缺资源”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目前养老机构不适应公共卫生管理的要求。她注意到,现行养老机构建设标准没有考虑到如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治的需要,部分养老机构设施老旧,还有些是旧楼改造而成,难以配备独立通道、设备设施,缺少隔离缓冲区,没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同时也缺乏具备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员,难以适应疫情防控的要求。
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眼下养老机构大多数都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一方面是疫情发生以来,养老机构在环境改造、设施设备、核酸检测、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和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封闭管理,入住老人减少,床位使用率降低,养老机构的收入降低,资金压力陡增。
最突出的矛盾是,养老机构人力短缺问题。调研中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反映,由于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护理人员长时间不能回家,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加之工作繁重,身心压力大,导致人员流失严重。人员短缺造成了管理质量下降,进而又影响了入住率,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养老机构医疗保障渠道不够畅通。养老机构本身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加之养老机构内老人往往基础病多,一旦必须送医又面临医疗资源短缺、无人照护的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丁梅建议,要修订养老机构建设标准,将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纳入其中。新设立的养老机构需按标准建设,鼓励现有养老机构因地制宜进行提升改造,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加强养老机构与属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协作,推进医养防融合发展。
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政策补贴等形式,鼓励各地制定扶持养老机构纾困发展的政策。同时,将国家和各地相关助企纾困政策延伸到养老服务行业,包括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发放一次性稳岗补贴、给予房租减免及相关金融扶持措施。同时,积极探索为养老服务行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
针对养老机构招不到养老服务人员的问题,丁梅建议,鼓励各地出台机构员工成本运营补贴措施;将养老机构纳入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用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落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对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拓展职业成长渠道,加强职业尊荣感。此外,她还建议畅通医疗保障渠道。对养老机构所需的药物和物资建立稳定的保供机制。
构建生态圈 险企加速布局康养产业
今年以来,泰康保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太平人寿等险企养老社区均实现扩容。除了养老产业,险企也在加速布局医疗、大健康等康养产业领域,
2023-04-14
中消协发布养老消费调查:“医养结合”更受欢迎 高龄老人养老需大力支持
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报告发现,老人居家养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洁、餐饮、老年饭桌等“日常所需”。
2023-05-04
居家养老硬件环境改善 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为了满足绝大多数老人居家养老需求,今年,多地民生实事清单将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列入其中。新的一年,居家养老的硬件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
2023-05-18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