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山东省农科院举全院之力,选择山东西部郓城、中部费县、东部招远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剂。
一根红绳治好果树“心病”
在郓城县玉皇庙镇西陈庄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果树上,一颗颗圆润的“生态梨”压弯了枝头。
村民孟凡亭正在果园里查看果树,“自从果树拴上这个‘红头绳’,再也不会被虫害所困扰了。”
孟凡亭说的这个“红头绳”就是山东省农科院研发出的昆虫性信息素。
据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指挥部成员韩济峰介绍,昆虫性信息素是利用雌性昆虫吸引雄性昆虫时发出的一种特别的、专一的性信息素这一生理特性,进而扰乱雄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联络,阻碍它们交配、产卵,从而减少它们的生成数量、活动习性。不仅如此,这种绿色农药的代际效应也非常明显,可以影响4-5代昆虫的交配,进而大幅度降低害虫的密度,大幅度减少虫害。
绿色的梨挂满枝头。新华网发 (张翔 摄)
“以前,没挂这个‘红头绳’时,我这五亩地得花费两三千块钱用于化学除虫。现在不但省了钱,挂果量还提高了。现在一亩地能挣五六千块钱,五亩地就是三万块。”孟凡亭高兴地说。
“我们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放进一根根红管子里,用的时候很方便。一亩地挂30-50根,惊蛰前后悬挂,一次悬挂保障6个月。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使用,让广大果农省时省力、增产增效。”韩济峰说,“我们也能够通过建立的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来对病虫害进行预警预报,实现用药的少量化和精准化。”
据了解,根据果树产业需求,山东省果树所和山东省农药院分别在西陈庄村采摘示范园建立了长期核心基地和农科专家工作室。专家免费做技术指导和培训,并无偿向村采摘示范园和五岔口果树种植基地捐赠山农酥梨苗1200株、秋月梨苗2800株,珍珠油杏、金太阳、丰源红杏、荷兰香蜜杏等品种苗木6800株,迷向丝2万根。2021年以来,玉皇庙镇人工成本降低20%,优质果率达到85%,亩产值提高20%。技术辐射周围1万余亩,果树增产增效达1亿元。
种植葡萄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在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一串串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葡萄掩映在繁密的绿叶当中,散发着醉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2020年,这片葡萄园颗粒无收啊。”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指着面前这片葡萄园说。
2019年,胡庄村引进“阳光玫瑰”葡萄,由于缺乏种植经验,不懂管理技术,对“阳光玫瑰”葡萄的习性不了解。2020年,这片葡萄园颗粒无收。正当村民们丧失信心时,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战略为小乡村带来了改变。
山东省农科院挂职专家陈迎春来到村里,开展全程专业化技术指导。
经过走村串户,陈迎春看到种植户普遍留枝量大、留果量多,这种情况后期将会造成果园郁闭、病虫害防控压力大,果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她认为首要任务是让种植户重建信心,改变观念,由追求“数量型效益”向追求“质量型效益”转变。
于是,她围绕标准化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精准水肥管理等进行了葡萄园栽培管理技术提升,并制定管理年历,统一技术标准。
“农科院的专家每周都会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果枝。”胡宣峰说,“并且还协助我们村申请了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冷藏保鲜库,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我家有50亩地。今年,一亩地产量能在5000斤,每斤15元,收入非常可观。”村民马宪宗一边包装葡萄一边高兴地说。
另外,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挂职唐庙镇第一镇长姜富贵还组织葡萄院、资环所、果树所、农药院专家定期开展培训,真正做到了“人才入镇,科技进村”。据了解,今年培养“阳光玫瑰”葡萄本地疏花疏果专业人才达20余人。
新品花生结“金果”
郓城地处黄河故道,多沙性土壤,是传统的花生种植区,当地产出的花生以壳白果大而闻名。
近年来,由于种植方式落后,品种老化,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州街道第一主任王通利用单位技术、人才、平台优势,引进了新培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原种,在坡里何庄推广示范近100亩。同时,在郓城科技示范园区种植了特色鲜食、高油酸花生品种60余亩。
为了提高花生的附加值,王通主动对接花生蛋白粉、拉丝蛋白、脱红衣花生油等产品加工企业,借助“三个突破”的平台力量,帮助本地企业开发了脱红衣花生油。脱掉的花生红衣又可以作为副产物进行开发利用,而榨油后的花生饼粕用来开发拉丝蛋白和花生蛋白制品,使得花生饼粕附加值提升2-3倍。
另外,他还帮助企业开发了花生蛋白饮品和花生叶茶,为郓城打造出一条从花生种植到花生精深加工的链条。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而科技则为产业振兴输入了源源不断地动能。
“今年,山东省农科院要加大人员和技术投入,帮助农民打造产业链发展。同时,要加大全县域人才培训,打通农科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渠道。目的就是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郓城指挥部指挥长张文君说,“实施‘三个突破’战略以来,累计推广新品种146个、新技术254项,推动29个主导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实现直接经济效益6.7亿元。”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乡村振兴在行动 | 山东郓城:科技帮扶结“金果”,作者:秦来玲,来源:新华网济南,来源地址: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22-09/01/c_1128959461.htm)
沙坪坝:科技特派员送“技”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刚挂果的杏树该如何打理?高标准农田该如何提质增效?优质农产品如何搭上直播快车……连日来,沙坪坝区科技局找准乡村振兴与科技服务结合点,组织科技特派员集中下乡服务,
2023-03-21
科技赋能实现数实融合 吴裕泰让“茶”文化趋向多元
吴裕泰从1887年创立距今,已有136年的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也是茶叶行业的头部企业。多年来,吴裕泰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023-04-12
科技赋能+文化加持 让茶产业焕发新生机
他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的学者型企业家,是泉州市高科技人才,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5个以上,专利涵盖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后处理全过程。
2023-04-1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