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里的“数字麦田”
如今,科技正在成为夯实我国粮食产能基础的重要支撑。如果说科技在现代工业中的一大集中体现是芯片,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来看一个短片,去看看现在这个时节,育种基地里是怎么生产这些现代农业“芯片”的。
1亩地,有多大?666.67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1.6个标准篮球场。1亩地,能育多少种?在海南南繁国家育种实验室、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亩地可以繁育十几个到上百个新品种。
立春过后,农户们开始忙碌着追肥浇水,而河南省农科院这1亩地的种子试验田里,新品种正在诞生。
总台央视记者 蒋树林:新品种在哪儿?来看我身旁这个只有数字编码,还没有中文标识的试验品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品种。用一句形象比喻,它们现在还在学习中,等待毕业入列。这是因为它们的长辈和师兄,也就是我们现在大田里主推的品种,个个都是实力超群。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 雷振生:新品种的表现只有超过它们的前辈,超过它们的大师兄才能够顺利毕业,可以说小小的种子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大的贡献。
在这1亩地里,众多实力超群的种子组成了一个明星家族:其中“百农207”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蝉联全国推广面积第一,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郑麦379”是目前黄淮南片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郑麦136”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有望成为新一代主导品种。
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 雷振生:这块儿麦田可不简单,它不光繁育种子,而且收获科技成果。就这一块麦田,我们曾经出过两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我们的品种在不断改良,因此目前生产上主栽的一些品种都具有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抗力能力强这么一种特点。
就在这1亩地旁边,还有大大小小多个粮食作物和重要农产品的试验田,种业创新的版图正在扩大。围绕种子芯片这一重大课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以及河南省新乡市打造的中原农谷已经长成。小麦育种迈入生物育种、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阶段。一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正在加速培育,夯实粮食产能基础。
“数字闹钟”带来的养鱼新体验
万象“耕”新,不只体现在粮食作物上。这个春天,更多的传统农业产业融合了数字技术,有了全新面貌。安徽颍上县地处淮河之滨,渔业发达,随着淮河重点水域禁捕,靠水吃水的老路走不通了。然而这里的渔民们却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安徽省颍上县郭彭村的新春第一网鱼,400多条鲈鱼被一位客户包圆了,每斤比市场价还高出3.5元。
客户 程庆辉:今天上班,我们来跟他定一下,今年后期长期合作。我们就要用鲜嫩的鱼,贵一点我们也要用。
大棚种蔬菜常见,但是“大棚养鱼”却是个新鲜事儿。这就是颍上县黄桥镇从去年8月底才建成投产的智慧渔场。和传统的水面围网养鱼相比,这种养在陆地上、养在大棚里的鱼,用了不少高科技。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负责人 郭行义:每个箱子里都配一个传感器,如果是绿灯证明氧气含量是正常的,如果是红灯亮了,证明氧气就有问题,我在手机上面都可以实时看见。
养鱼箱上的传感器,老郭把它叫做“数字闹钟”。没有装上这些设备之前,网箱养鱼是个苦差事,晚上要经常起来查看是否缺氧。而现在,含氧量监测有数字闹钟接手,并自动决策处置,鱼的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技术员 董德水:我们通过这个数据平台,能够随时掌握我们整个项目鱼的生产状况,鱼的水质的情况都可以随时进行掌握。
这个渔场占地6.5亩,有80个养殖箱体,一个养殖箱就相当于2.5亩精养鱼塘水面的养殖量。如今每天都有3000斤鲜鱼从这里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颍上县黄桥镇党委书记 刘国东:一开始我们不是80个箱子,实际一开始就四个箱子,四个箱子先养,养过以后让他们来看,有效益,立即加大养殖量,变化就大了,现在很多村都要往这里面投。
现在,渔场旺季每天都需要5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当地村民。
颍上县黄桥镇郭彭村智慧渔场负责人 郭行义:禁捕以来,好多渔民就没有事情做了,我们智慧渔场就需要他们这些会捕鱼,会捞鱼的工人,转化为我们的产业工人,既解决了我们工厂的用工问题,又解决了他们就近就业问题。
“数字工友”为乡村产业振兴
打开全新空间
数字技术让庄稼有了新的种法、鱼儿有了新的养法,更深度参与到整个产业链的塑造当中。通过数字耳标等方式,还解决了以往畜牧养殖企业在办理信贷抵押时,占资产大头的生物活体“确权难抵押难”的问题,畅通了资金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养牛不见牛,全靠“数字工友”。新的一年,山东省莱西市这家奶牛养殖企业,用上了刚升级改造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偌大的养殖场看不到一个工人,依托数字技术,从喂食、测量体温、通风、喷淋直到产奶都实现了无人化。然而在企业负责人王义坚心里,这样的数字化改造还不够完美,他们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难题。
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义坚:可能奶牛的价值要占我们企业总资产的70%-80%左右。像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还是做这种不动产的抵押,奶牛生物资产,银行会考虑到可能资产不大好监管,所以很少有银行愿意做这种动产的抵押。
如何破解活体抵押难题,当地政府看准了数字转型浪潮,推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他们给每一个奶牛都安装了数字耳标,耳标上的芯片可对奶牛的体温、活跃度、运动量等生命特征进行多维监控,形成数字化标识传送到银行终端。
兴业银行莱西支行业务部经理 许艳霞:我们就能够知道咱们的牛是在我们的牛场正常在这产奶,从而达到我们对你们的生产经营的一个把控程度,我们就可以通过银行授信。
至此,一座数字牧场完成了搭建,“数字工友”让养殖更精细规范,也破解了贷款难题,让养殖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动力、有底气。如今,仅在山东就已建设了93家智慧畜牧业示范应用基地、42家智慧牧场。
青岛荷斯坦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义坚:家乡新遇,遇到的是我们越来越多的奶牛养殖企业实现了数字化、标准化,这些变化带来的是整个畜牧养殖业质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大大促进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开启水上春耕
蟹农投放蟹苗忙
这两天,地处鄱阳湖畔的江西鄱阳县的蟹农们,早早地开启水上春耕,乡野阡陌间一派蟹苗投放的繁忙景象。
在鄱阳县水产养殖的千亩蟹塘里,工人们正抢抓节气,对蟹苗进行公母分类后,再分塘投放。
鄱阳县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 张春凤:公的和母的成熟相差有半个月至二十天,第一把母的老一点的先上市场,公的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等二十天,半个月以后再上市场。
据了解,从正月初九开始,蟹农们就开始忙着水上春耕了。目前,蟹苗投放已接近尾声。鄱阳县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产值超过1亿元。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春回大地 春耕里的“数字产业”,作者:李卉 张博,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ZX/nyyw/./202302/t20230207_7934989.htm)
下一篇是什么吸引了“新农人”
是什么吸引了“新农人”
越来越多“新农人”投身农业,显示乡村的吸引力在增强。既要打破城乡人才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建立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长效机制,也要推动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农村,
2023-03-17
贵港市港南区:科技特派助春耕 产业振兴“药”争先
近日,贵港市港南区开展“科技支农促春耕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精干力量深入辖区各镇田间地头,了解春耕生产情况,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2023-03-21
江苏新沂:科技加持,老范村桃农唱响“四季歌”
在江苏省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水蜜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民产业,“甜蜜经济”让老百姓过上了“甜日子”。发展“互联网+农业”,建设智慧大棚与大数据中心,
2023-03-21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