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小麦生产已进入春季管理关键时期,春耕备耕农业生产活动也从南向北逐渐展开。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和病虫害防治,对于保障今年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近日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目前山西、河北、河南和山东大部地区冬小麦处于越冬期,陕西中部、河南南部、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冬小麦开始返青,返青时间较去年和常年均偏晚4天至10天。
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钱永兰分析说,因去年秋季北方多雨渍涝,部分地区冬小麦推迟播种,出现晚弱苗比例较常年偏大的情况。但因降水偏多,北方麦区底墒普遍较好,而且入冬以来北方出现多次雨雪天气过程,对冬小麦安全越冬较为有利。
钱永兰表示,根据气候预测,今年春季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或偏多,对冬小麦返青拔节和产量形成都比较有利,但仍需关注春季气温波动较大等情况。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霜冻,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部分麦区可能出现干旱、干热风天气;南方大部地区水热条件正常,利于冬小麦、油菜生长和产量形成。
农业气象专家建议,各地应根据冬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和未来天气趋势,加强田间分类管理。同时,北方春播区要根据土壤解冻和气温回升情况,适时开展春播。黑龙江降水偏多区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翻耕散墒,以防发生春涝;南方地区则有发生干旱的可能,尤其华南地区要做好库塘蓄水,确保春播用水充足。
科学有效防控农作物病虫灾害,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措施。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条锈病将进入快速扩展流行期,尤其是汉水流域和黄淮麦区前期降水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利于病害发生流行。随着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返青,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控任务也较为艰巨。
近日,为了及时发动农户做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许增海几乎每天都在地里指导。他告诉记者,小麦越冬期间,土壤墒情好、气温偏高,不利于抑制病虫草害发生,这在苗情偏弱的背景下,为夺取夏粮丰产增加了不确定性。“苗情弱,必须格外注意防寒、防病虫,今年做好春季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把“虫口夺粮”作为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防控,确保将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努力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制定印发小麦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除草剂安全使用指导意见,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现场培训指导农民开展防治。
这位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尽早下拨小麦重大病虫防控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并督促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符文强)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春耕春管正当时:专家提醒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及病虫害防治,作者:佚名,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来源地址:http://www.agri.cn/V20/ZX/nyyw/./202202/t20220224_7818025.htm)
水利部:做实做细农村饮水安全的建议提案
2月23日,水利部相关负责人在2021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工作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是水利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基本目标要求之一。
2022-02-25
2022年春风行动帮扶农民工就业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在全国联合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行动以“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为主题,于1月21日至3月31日期间持续开展,集中为返乡返岗农民工、因疫情防控滞留的务工人员和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以及有用工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服务,实现“留岗有关怀、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
2022-02-26
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残联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化。
2022-03-02
523
收藏
分享
乡村振兴协会 公众号
主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 承办单位:河南省乡村振兴协会产信委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法律服务单位: 河南诺方律师事务所(朱秩成 13838397329) 河南言正律师事务所(白铁军 15037119815)
Copyright© 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3012239号-1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5757号